战术潜艇怎样发射鱼雷 (潜艇鱼雷战)

2023-03-30 1:03:48 攻略信息 坑剧哥

潜艇实施鱼雷攻击,一般有以下步骤:

向全艇发布鱼雷攻击命令,进入一级战斗部署:战斗警报鱼雷攻击

主电机执行鱼雷攻击速度,(不在运行,前进1,前进2,等)而是按“节”,例如:速度10节

潜艇航行到潜望镜深度对敌舰进行第一次测要素,向鱼雷攻击指挥仪输入指令,敌速度xx节,敌航向xxx度,我速度xx节,我航向xxx度,计算出鱼雷发射速度、提前角、散布角、转角等等数据。

潜艇驶离潜望镜深度,发布指令:舰艏发射管准备,鱼雷x发散布角xx度,定深xx米,转角xxx度

舰艏鱼雷仓鱼雷发射准备完成后。向指挥舱报告:舰艏发射管准备完毕!

期间声呐不断监听敌舰动向

潜艇再次航行到潜望镜深度,并发布:舰艏发射管预备,打开梭机伐,再次观测敌舰要素复合计算

实施鱼雷攻击:舰艏发射管放!

舰艏发射管恢复原状,再次填装鱼雷

潜艇鱼雷战(潜艇鱼雷战修改版) 第1张

为什么潜水艇的导弹叫鱼雷?

鱼雷和导弹并不是类似的产品,差别非常大,好比军舰和飞机的差别。

对潜艇来说,导弹和鱼雷都是常用武器,鱼雷是英国人发明的,我们翻译过来叫鱼雷,很形象地说明鱼雷是在水中“游动”的,而导弹是在空中飞行的,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所以他们一个是水中武器,一个是飞行武器。

潜艇其实鱼雷和导弹都是常用武器,导弹也有一个大类叫潜射导弹,是可以从水底下发射出去的导弹,但是这类导弹不是鱼雷一样在水中“游动”,而是直接冲出水面飞向天空。

潜艇的鱼雷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啊?

鱼雷的发射一般有两种:

一、自航式发射。顾名思义,自航发射,是通过鱼雷自身的动力系统离开鱼雷发射管。

二、动力式发射。使用外力将鱼雷喷出鱼雷管,一般有两种方法,干式(使用压缩空气将鱼雷喷出去,在鱼雷离开发射管的瞬间再把压缩空气抽回来。)和湿式(先将发射管灌水,然后用活塞将鱼雷和海水一起喷出去。)

典型的鱼雷发射程序为:

1、锁定攻击目标(通过潜望镜瞄准或者通过声纳系统锁定)

2、下潜或上浮到攻击深度(水太深了水压太大,发射不了)

3、打开发射口耐压盖

4、确认攻击目标(这个程序一般是确认最后攻击的命令,一旦进入下个程序,99%就是真的要发射了)

5、发射管灌水/空气阀充气待命(这个程序一般意味着攻击开始)

6、发射!

7、下潜到安全深度躲避敌方反击(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战时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听爆炸声音,确定战果,躲避攻击,撤出战斗区域,准备二次攻击。

如果是使用线控鱼雷(使用光纤控制的),在发射完鱼雷后,还必须继续跟踪和指挥鱼雷攻击和选择目标。不会马上下潜。这种攻击一般使用于潜艇对潜艇的作战中,线控鱼雷,命中精度高,搜索能力强,可以依托潜艇本身强大的侦听声纳和强大的火控系统来打击敌方潜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潜武器。

二战时期的鱼雷战中,如何确保鱼雷能准确命中目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战时期各国的反潜技术都还不够成熟,大部分军舰的水下装甲都无法有效的抵挡鱼雷攻击,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两颗鱼雷击沉一艘大型战舰的战绩。因为二战时期的鱼雷自导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国装备的鱼雷仍然以直航鱼雷为主。

直航鱼雷指的是没有加装任何自导系统的鱼雷,直航鱼雷在离开鱼雷发射管后,按照发射前的指定方向直线攻击,无法控制航行的轨迹。因为直航鱼雷没有追踪能力,鱼雷是否能够击中目标,主要看敌方舰艇的航行方向和航速变化。二战时期的鱼雷在攻击的时候并不是无声无息,敌方舰艇往往能够提前看到攻击而来的鱼雷,并且进行主动的闪避。因此舰艇在发射鱼雷的时候,会同时发射多枚鱼雷,封锁敌方舰艇的闪避方向,以便于能够至少有一枚鱼雷击中敌舰。

除了直航鱼雷之外,德国人还发明了声自导鱼雷。声自导鱼雷属于早期的自导鱼雷,相比于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的精准度大大提升。不过早期的声自导鱼雷也存在可靠性低的缺陷,因为水中的噪声来源比较多,声自导鱼雷经常会出现跑偏的现象。由于声自导鱼雷的成本更高,可靠性不如直航鱼雷,一直到二战中后期,各国使用主力鱼雷的仍然是直航鱼雷。

由于直航鱼雷的精准度比较低,声自导鱼类的可靠性比较低,二战时期还出现过一种“奇葩”的鱼雷。德国和日本都曾经发明过由潜水员驾驶攻击的鱼雷,这种人为操作的鱼雷被称为“人操鱼雷”。“人操鱼雷”相当于一个小型潜艇,潜水员驾驶鱼雷航行到舰艇附近,引爆鱼雷攻击敌舰。因为“人操鱼雷”能够自由追踪目标,这种鱼雷的攻击成功率非常高。

德国和日本的“人操鱼雷”存在一定的差异,德国的“人操鱼雷”靠近敌方舰艇之后,潜水员能够跳水逃生。日本的“人操鱼雷”类似于“神风特攻队”使用的飞机,当日本的“人操鱼雷”攻击舰艇之后,潜水员和敌方舰艇同归于尽。

舰船和潜艇如何躲避鱼雷的攻击

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

在现代海战中,水面舰船面对的来袭鱼雷主要是敌方潜艇在水下隐蔽发射的,虽然现代潜艇都已经普遍装备了潜射反舰导弹,但是鱼雷攻击的隐蔽性和毁伤威力远非潜射反舰导弹所能取代的,特别是随着现代鱼雷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型反舰鱼雷仍然是潜艇最重要的反舰武器。由此看来,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就与水面舰船的防潜警戒密不可分,形象的来说,就是“防箭”和“防弓箭手”的高度统一。因此,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就包含在防潜警戒之中,成为水面舰船防潜警戒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只有把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放在防潜警戒这个大战术背景内探讨才有实战意义。

一般来说,现代水面舰船通常以海上编队的形式遂行海上作战任务,海上编队中包括水面舰船、潜艇、固定翼反潜机和舰载反潜直升机等反潜兵力,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敌方潜艇的情报或者来袭鱼雷的信息。因此,现代水面舰船最为有效的鱼雷防御手段就是建立多层次的防潜警戒圈,根据警戒距离的不同,现代水面舰船编队的防潜警戒圈通常分为3个层次。

远程防潜警戒圈,远程防潜警戒圈是在海上编队前方或者敌方潜艇可能攻击方向的较远距离上展开对潜搜索,及时发现和识别处于水面航行状态、通气管航行状态或者水下航行状态的敌方潜艇,阻止其向编队建立方位航路或者潜射中程反舰导弹的占位射击航路。远程反潜警戒圈兵力一般由岸基远程反潜巡逻机或者舰载固定翼反潜机、攻击型核潜艇来承担,构成半径120海里以上的防潜屏障。

中程防潜警戒圈,目的是阻止敌方潜艇建立对海上编队的接近航路或者进入鱼雷占位射击航路。承担中程防潜警戒圈的兵力一般是专门的反潜舰船和水面舰船搭载的反潜直升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九·十”舰队就是由舰载反潜直升机配合水面舰船的拖曳战术声呐建立中程防潜警戒圈。

近程防潜反鱼雷警戒圈,目的是破坏敌方潜艇在其鱼雷有效射程和射击窗口内的攻击行动,或者采取软硬杀伤手段拦截来袭鱼雷,或者对已经发射鱼雷进入离开航路的敌方潜艇展开反击,阻止其再次展开攻击。承担近程防潜反鱼雷警戒圈的兵力一般是海上编队内各型水面舰船和舰载反潜直升机。

需要指出的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目前除了美国海军能够组织起相对完整的远中近多层次防潜警戒圈之外,其他国家海军的防潜警戒兵力都较为薄弱,只能维持较为简单的中程防潜警戒圈和近程防潜反鱼雷警戒圈并且着重将兵力在近程防潜和反鱼雷方面展开。至于敌方潜艇在海上编队的远程反潜警戒圈之外实施潜射远程反舰导弹攻击,这个就属于海上编队防空范畴,本文不做讨论。

总的来说,水面舰船编队的鱼雷防御首先要基于编队的防潜警戒,依靠编队内各水面舰船、攻击型核潜艇、固定翼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对敌方潜艇进行多平台协同探测、识别、定位以及交战,发挥编队协同的整体防潜威力,从根本上消除鱼雷威胁。但是,任何水面舰船编队对潜防御警戒行动的成功与否都是一个概率问题,一旦被敌方潜艇突破了防潜警戒屏障,水面舰船编队就要面对鱼雷攻击的可能性,鱼雷防御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水面舰船编队的安危,因此加强和重视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技术特别是规避机动策略、软硬反鱼雷杀伤手段的研究,这对于确保其在现代海战中的生存能力和防潜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潜艇的鱼雷防御

现代潜艇的作战行动一般都是以单艇独立活动为主,前出距离较远,通信联络不便,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战术情报信息支援,在鱼雷防御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身对来袭鱼雷进行探测告警、识别、定位以及对抗。此外,因为潜艇是在水下三维空间内活动,因此潜艇在进行鱼雷防御时,不仅要考虑到水平方向的机动策略,还需要考虑到垂直方向的海区深度、水文条件等综合因素。另外,与水面舰船不同,潜艇所面对的鱼雷威胁还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现代潜艇面对来袭鱼雷的发射平台是全方位的。敌方航空反潜兵力可以投掷空投鱼雷实施对潜攻击;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船可以利用发射管发射鱼雷或者发射火箭助飞鱼雷实施对潜攻击。

其次,现代潜艇在对水面舰船展开鱼雷攻击时,都要避免使用潜望镜、主动声呐等暴露性探测方式,主要是根据被动声呐获取的水面舰船方位信息或者估测信息,通过航迹积累和滤波处理求解出水面舰船的航向、航速和距离等运动要素,再结合鱼雷性能参数以及制导方式求解出遭遇三角形,并且按照解算出的有利提前角发射鱼雷,整个火控解算的周期较长。而水面舰船和航空反潜兵力在实施对潜攻击时,无需考虑自身的隐蔽性,通常采取以主动方式工作的舰壳声呐、拖曳战术声呐阵列、吊放声呐、声呐浮标等进行快速探测和定位,一旦获得敌方潜艇的可能位置点以及粗略运动要素之后,就迅速展开反潜鱼雷攻击。

再次,用于攻击水面舰船的鱼雷类型较多,包括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而用于实施对潜攻击的鱼雷类型则较为单一,主要是声自导鱼雷或者线导+声自导鱼雷。此外,在鱼雷弹道方面,现代潜艇在对水面舰船进行鱼雷攻击时,通常按照提前角发射鱼雷,鱼雷在抵达遭遇点或者捕获目标之前以直航弹道为主(多枚鱼雷齐射可能会采取2次转角),一般不会采用蛇形弹道、螺线弹道等。而在对潜艇实施鱼雷攻击时,空投鱼雷或者火箭助飞鱼雷在入水之后即采用螺线弹道或者蛇行弹道展开搜索,遭遇或者捕获目标后的末端弹道则采用直航弹道,以垂直撞击潜艇。

由此可以看出,潜艇的鱼雷防御与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在具体实施上有较大不同,潜艇的鱼雷防御主要依靠水声对抗,以噪声干扰器、反鱼雷声诱饵和气幕弹为主,还包括对潜艇的消磁、减振和敷设消声瓦降低自辐射噪声等潜艇隐身措施。未来,潜艇也可能采用反鱼雷鱼雷(ATT)作为对鱼雷的拦截硬杀伤手段(但是考虑到潜艇的隐蔽因素,暴露性的主动反鱼雷手段会受到严格的使用限制)。

战舰世界潜艇鱼雷怎么能打到船

战舰世界潜艇鱼雷需要预判才能打到船。在战斗前中期,潜艇可以优先攻击敌团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一旦清除了这些会限制潜艇活动范围的迅捷战舰,那笨重的战列舰就将成为你的下一个目标。

根据型号的差异,潜艇会获得不同的潜水能力,这将限制其下潜的时间,而当潜水能力因时间流逝或被敌方侦查而耗尽时,潜艇会自动浮出水面,只有等待潜水能力慢慢恢复后,方可再次潜水。

潜艇的主要武器为声导定位鱼雷,您可以在任意深度向不同方向发射鱼雷和声呐,先用声呐命中敌方战舰来准确定位,然后瞄准敌方战舰,并预估目标的行动轨迹,随后便是一轮鱼雷齐射。

潜艇想要玩的好,需要和DD反过来,需要有耐心,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发射鱼雷,然后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的游击战战术,打完了就跑,这种搅局式打法保准让敌方头大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