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解大词典好。
英汉双解词典是在保留英语原版词典内容的基础上, 为原版词典中的词条、例句和注释等提供对应的汉语翻译的词典。简单地说,它是在英语原版词典的基础上加上汉语释义的词典。
由于英语和汉语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因此,使用英汉双解词典,读者既能了解某单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又能通过其英语释义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避免因单纯看汉语对应词而产生的词义扩大或缩小等带来的理解偏差。
内容简介
为帮助读者准确掌握单词的意义和用法,本词典还在常用、常考或较难的单词下设置了“用法”和“辨异”栏。“用法”栏着重处理以下内容:
(1)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用不用或用哪个冠词;用单数还是用复数。
(2)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与介、副词的搭配。
(3)形容词用作定语还是表语;作定语时前置还是后置;用作表语时使用的句型。
(4)一些习惯用法。
(5)主谓一致、省略、例装等。
(6)英美语差异。
“辨异”栏主要针对容易混淆的词、短语和句型,在意义、搭配、用法的异同方面作横向的比较。本词典无疑会帮助读者从根本上掌握英语词汇的用法,从而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和应试时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英汉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由英语专业人员自行规划设计、自订编辑方针编纂而成的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全书收词20万条,总字数约1500万。作为一部现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参考型辞书,《英汉大词典》侧重于客观记录描述英语各品种以及各种文体、语体的实际使用状况,注意收集第一手语言资料,反映出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双语词典编纂的水平。
首先是老一辈人做学问的精神。陆老师编撰《英汉大词典》的缘起不难百度到,大意就是在困难时期临危受命,编一本中国人急切需要的词典。要知道那时的环境比较封闭,领导们又很“傲娇”,引进一本国外的词典,真是天方夜谭。那么大家会问,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风气开放,为什么不省事点直接引进一本外国词典呢?这里涉及的原因多了去了,最明显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带有中国特色的词典——这并不是“黑”。中国网民智慧逆天,新词层出不穷,连汉语词典每次重编都得“拉下脸”加入一些新词,与国际接轨的中英词典,必须要跟上潮流,让老外也多多了解中国嘛。比如我看到一篇词典编辑写的悼念陆老的文章,其中回忆了陆老在突发脑梗前几天,还在与他们讨论如何翻译“学霸”“学渣”等词。(透露一下陆老建议学霸译为“the No One geek”/cum laude;学渣是“flunkee”"underdog")还有“小确幸”是a little happiness/bliss small but real,并且同时指明出处为村上作品。说到这,要提到除了增加与时俱进的新词外,还有一个特点,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例子也看出来了,那就是词典的文学化很浓。这个在我上陆老的课时就感觉出来了,说的“文”一点就是陆老喜欢“引经论典”,大家可以去翻翻他的词典,是不是觉得里面的例句和别人家的不一样?陆老喜欢用“有出处”的(中国或外国的)句子作为例句,自己在阅读中碰到用词特别“恰当的”,都会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词典增补之用。最后再跳回开头提到但之后跑偏的老一辈的“词典精神”,也是我最为感动的。陆老师生前一人独居在复旦的教工宿舍里,有一个烧饭阿姨,女儿和太太很早就到美国定居了。家人多次劝说他一块到美国。是什么让他坚守故土,放弃天伦之乐呢?我能想到的答案,一个是他的大词典,一个是他坚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给复旦本科生上课。陆老师的身体并不大好,可以说每天都要靠药维系,2014年,他把词典编撰的重任交到了得意门生朱大学士手中。但他真的一直在为词典操心,找例句的活也没停下,大家可以去搜搜陆老为编撰词典做的笔记,这是最好的匠人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