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应该称为“赤壁—乌林之战”。在赤壁的两军相遇,只是一个序战;在乌林的大烧大杀,才是决战。曹军的船与军营是在北岸,黄盖的大火烧的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不是长江南岸的赤壁。
因为《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作品精彩,对包括曹操在内的众多历史人物都进行了多多少少的处理。
当然有区别,新版的更接近历史真相,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是;可爱的奸雄。我认为精准。
历史中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差别并不太大。但有一点是不同的。历史上的曹操,实际上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演绎的那么 强大。 历史上的曹操,尽管多疑。但是并没有如此的夸张。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
过后曹操很凄怆地说了一句话,就是之前的那就名言。注意感情词汇,凄怆,就是很懊悔,后悔自己杀错了,对自己很是气愤,所以说从这点看来曹操并不像《三国演义》里的描述的那样毫无人性,他也是有感情的。
体例不同 《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
然而历史上火烧博望坡是刘备的计谋,这时候诸葛亮还未出山,所以根本不可能是诸葛亮的计谋。《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来讲是历史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但它毕竟是一本小说,我们不该以抱着研究历史的想法读《三国演义》。
长大之后的三国:就比如说曹操在三国演义里面对他的描写,虽然也描写了他的智慧,与雄才伟略,甚至还有才华。但是不得不说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的形象也多是奸雄罢了,真正的正面形象还得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