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名称,不是八个卦合在一起。
八卦阵只有一个阵,依据八卦原理布置的一个阵。
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游历汤阴,亲谒羑里,盛慨万千,挥毫题诗:
洹荡之间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
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辞阐发权舆是。
天王圣明罪当诛,千载而下真知已。
巍巍之台近只咫,夙凛师承惟四字,无忧其常忧暂耳。
王季为父武为子,牧誓谅非心所喜。
叩马村在河之矣,夷齐首肯吾斯语。
大殿(含拜殿)
位于羑里城正中,重建于1993年,歇山重檐式建筑,规模恢宏,气势雄伟,是文王庙的主殿堂。 位于大殿右后侧,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此外,还有洗心亭、玩占亭、文王易碑、岣嵝碑等明、清碑碣十余通,古柏约40株。 羑里城的八卦阵按文王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分别布有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八个阵势。每阵又各有特点。如群英阵曲折多变,连环阵环环相套,长蛇阵长驱直入,迷魂阵扑朔迷离。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作为旅游景点的八卦阵虽不似古代作战的八卦阵那样阴森可怖,但也神秘莫测,妙趣横生。阵内“流连忘返”、“啼笑皆非”、“左右为难”、“权宜之计”等词语的应用更增加了八卦阵的神秘感,而“一如即往”、“勇往直前”、“乘胜进军”、“凯旋而归”等词语又鼓励游客不畏艰险,积极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羑里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羑里城景区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景区有周文王演易处、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后景区有伏羲祠、吐儿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阵等
文王庙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
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王铜塑
文王铜塑,位于羑里城正中,重建于1993年,歇山重檐式建筑,规模恢宏,气势雄伟,是文王庙的主殿堂。大殿正中为文王锻铜塑像,像貌魁奇,神态肃穆,圣哲的内心世界溢于形表。瞻仰之际,令人肃然起敬。
演易台
位于大殿右后侧,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此外,还有洗心亭、玩占亭、文王易碑、岣嵝碑等明、清碑碣十余通,古柏约40株。
八卦迷宫
羑里城的八卦阵按文王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分别布有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八个阵势。每阵又各有特点。
如群英阵曲折多变,连环阵环环相套,长蛇阵长驱直入,迷魂阵扑朔迷离。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作为旅游景点的八卦阵虽不似古代作战的八卦阵那样阴森可怖,但也神秘莫测,妙趣横生。
羑里城遗址1996年被颂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将朱然率军追杀刘备。关兴、张苞纵马突围,均被乱箭射回。正当刘备性命危急之际,赵云冲进重围,救出刘备。陆逊乘胜率大队人马向西追击,行至鱼腹浦之时,只见前面有一石阵,隐隐透着杀气,陆逊带众将进阵探查。
不多时,阵内狂风大起,陆逊等迷失了路径,忽见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从阵中走出,忙请他领众人出阵,方知此“八阵图”是诸葛亮入川之时所布,可比十万精兵。陆逊闻此,惊叹孔明用兵之神,遂退兵不追。
主要剧情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熊熊,刘家的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八卦阵简介:
八卦阵位于庙台之下甬道北端。建筑面积2873平方米。八卦阵是按照文王八卦方位图设计的。八卦阵包括群英、长蛇、卧龙、十面埋伏等,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按照九宫八卦方位和五行生克原理布成的作战阵图。经过历史演变,现已成为人们娱乐健身的一种形式。建在中间的八角攒尖式八卦亭,也叫点将台,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是总揽整个阵式。八卦阵为今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建,按传说中的八卦阵图,以青砖筑就诸阵,供游人玩味。
八卦阵正名为九宫八卦阵,九为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有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八卦阵是由太极图像衍生出来的一个更精妙的阵法。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关于八卦,最早的说法是伏羲为天下王,他向外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向内省视自己的内心,终于推演出了太极八卦图。但是至今最为盛名的莫过于《周易》八卦,《左传》中记载:《周史》以周易为诸侯占卜到现代的术士打着周易的招幌。人们无不一言以蔽之曰:周易是卜筮之书,周易是神仙书。说明他占卜的神奇。而后的道家亦将周易八卦的运用推至到了一个颠峰,甚至依据八卦图形演变成了八卦阵法,其中八个卦象分含八种卦意:“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分别是八个图腾的意思。
八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而今的八卦也不过是世人演变过来的阵法而已。那就是说如果能见到最早的八卦图,那么,就可能窥视更多的秘密。
八卦分别象征自然界的八种物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是万物衍生的物质基础,其中以乾坤天地二卦为万物之母,万物生于天地宇宙之间,水火为万物之源阴阳之基,风雷为之鼓动,山泽终于形成,有了山泽,生物开始滋生,生命开始孕育,人类因此繁衍。
八卦以阴爻"--"和阳爻"—"组合代表其性质。八卦的排列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前者传为伏羲氏发明,后者传为周文王所创
天干与九宫八卦阵- -
奇门遁甲”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一门秘术学问,也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如意控制对方为主的命邔,在古代中国它被称为帝王之学,其中奥秘是极端守秘的,不得泄露于外人,如果一般人盗用,经发现者斩首勿论,所以它可以说是秘传中的秘传。 因此,它深深地埋没在历史的渊底,由于它的可怕,师父只亲口传授弟子,单线传下来,至今解它的人非常少。
奇门遁甲所研究的是在探讨自然界的磁性作用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时中流动情形以至于影响到万物之灵的所谓邭猓�会釟纳出十种活用的符,加以推研研。在中国古代,这种奇门遁甲是用于军事上的。
天干与九宫八卦阵
奇门遁甲这种预测法产生于什么年代,来源于哪里,至今预测界尚无定论。我们在当前主要学习她的应用,至于其他的留给考古专家去做吧。具体而言,奇门遁甲的本身就是九宫八卦阵。
《黄帝阴符经》上讲“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即是说,奇门遁甲的神妙之处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所以我们要想学好奇门遁甲,那必须要有扎实的易学知识和深厚的五行干支基础,这样你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学会奇门遁甲这门绝学。
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而成的六十花甲子是以时间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号,以后天八卦为主的九宫八卦是以空间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号。奇门遁甲就是将这二者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融时空为一体,包括天、地、人、神(宇宙中的暗物?#124;)在内,多维立体的动态宇宙思维模型,以模型中的时间资讯为主,进行系统思辨,从而达到预测万事万物、以利趋吉避凶的预测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这十个天干符号,除去其代表时间概念的特定意义以外,还含有特定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奇门遁甲就应刃而解了。
1、 甲为首长,为元帅,他经常隐蔽在幕后,所以叫遁甲。
2、 乙、丙、丁为三奇,是领导身边最得力的三个助手。
乙为文官,叫日奇;
丙为武官,叫月奇;
丁负责后勤保障供应,叫星奇。
乙、丙、丁三奇,也可以作为三支奇兵来理解,出奇制胜往往都靠它。也有人从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解释乙、丙、丁为何称为三奇,即甲为主帅,为阳木,最怕庚金克杀(阳金克阳木为七杀,最凶);而乙为阴木,好比甲木的妹妹,乙庚相合,甲将乙妹嫁给庚金为妻,这样甲木就解除了威胁,乙自然可称得上实行“美人计”的奇兵了;丙为阳火,木生火,他好比甲木的儿子,能克杀庚金,保护甲木之父,所以他自然也是一奇;丁为阴火,她好比甲木的女儿,也能克伤庚金,保护甲木之父,所以也是一奇,为此她还有“玉女”的美称。
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六仪。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则十天干每个都会用六次,这样就形成了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发明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现河南南阳)卧龙岗或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八卦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
关于中国古代军事阵法是否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八卦阵等古代阵法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不像文学作品中描述地那么神奇,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先贤们对于战争理论的理解。
一、马军、步军、与“冲阵”
“百年来步兵难敌骑兵”。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的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撕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而人是盲目的,所谓勇气,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身边是否有站立的战友,我方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的阵容。只要一个战阵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围困,身边的将士也能给士兵以继续作战的激励。
而对于战阵,说是靠在一起,其实不然。可以想象,一旦双方步卒战线平平地对击,面对面的撕杀,过分紧密的队形将导致我方兵器无法有效挥舞,而对手的长戈却有机会作到一击数人。因此,所谓完整的阵容,其实是松散的,这也给了马军以可乘之机。
马上骑兵相对于步卒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强大的冲击力对于战线的破坏性。正统的战法,即所谓“冲阵”,是百骑齐发,在正面从多个点冲破对方战线,直抵阵后,再勒马回身反向冲击。这种反复冲击的作用并不在于杀伤,而是使对方任何两个士兵之间的联系随时有被匹马截断的危险,使单个的步卒产生孤立无援的错觉,在整体上将完整的队形破坏为一盘散沙。加之骑兵冲锋时有如镰刀割麦,极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单独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会有任何格挡或反击的机会。这种死亡的恐惧在孤独感的作用下会越发显著,从而导致个体失去战意,进而发展为群体的溃败。
二、马军冲阵的技巧
静止的骑兵是弱小的。骑兵攻击步兵的模式,其实充满着虚张声势的成分。由于本身实际的攻击范围并不比步卒大,坐骑的存在又导致受打击面积远大于步卒,因此他们只能利用无休止的跑动和不规则的路线,依靠瞬间的爆发力冲击毫无防备的、落单的步卒。一旦有举枪提盾、互相依靠、严阵以待的步兵集结扎堆,骑方往往会轻巧地绕开。这些扎堆的“刺猬兵”虽然难杀,却也无法对有意识避开他们的骑兵造成伤害,也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一方实际战斗人员数量的损失。他们不动,则无用;动,则会产生松动,露出破绽。
骑方通过来回地冲杀,制造混乱和恐慌,等待那些“刺猬兵”自行散开,再逐一收割。因此,骑兵的冲击路线虽然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往往会选择眼前人比较少,队伍较薄弱的方向前进。
三、八卦阵
让我们总结一下。骑方的手段,是在敌阵前后两端之间来回冲击;目的,是造成恐慌和混乱。步方的劣势,是无法兼顾安全性与机动性,无法与骑方堂堂正正地对决。
所谓八卦阵,实际上是一种经过事先针对性训练的,步卒应对马军的手段。在对方冲击时,有意识地在战线的某些位置让出真空,引诱骑方下意识地集中向这些路线行进。待其杀入阵中之后,我阵虽破却不散,一路上在两边集结固守,让出前方空间任由敌人冲刺。
阵势的核心在于:这种路径可以通过事先操演确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对方本来是战阵两端的直线冲杀,变成我方主导下的,在阵内的环型路线!连续不断地接触,无穷无尽的敌人,将会逐步消耗马军的气势和体力。而由于马军自身的特性,他们又不得不按照这条“安全”的路线冲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随着时间的推移,阵内的敌军最终会被逐渐消耗一空。
八卦一说,则是好事者给简单的军事队列,披上了一层玄妙的外衣。
羑里城一游
按计划5月5日爸爸、妈妈带我去汤阴旅游。
到了5日早晨,天仍然下着雨。妈妈说不去了,我心理很不高兴:计划好的事情,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幸好雨渐渐的小了,9点整我们就带上雨具,冒着蒙蒙细雨出发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羑里城。一下车,我感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雨水已经将羑里城及其周围的空气和路面、树叶、花草等冲洗得干干净净。
天公作美,这时雨已经停了。由于这两天下雨,虽然现在是旅游旺季,但游人并不很多,买票也不用排很长的队,我们很顺利的进了羑里城大门。一进门一尊高大雄伟的石雕塑像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说这就是周文王。站在台阶下向上望去,真威武呀!
在大门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羑里城简介。羑里城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相传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被囚期间,文王发奋治学,潜心钻研,完成了《周易》一书。后人为纪念周文王,在这里建庙塑像,世代祀奉。所以羑里城又叫文王庙。
沿着小路向前走去,便看到了“演易坊”三个大字。演易坊有正门和左右两个拱门,看起来十分壮观。穿过演易坊,就看到了羑里城大门,城门石阶下,两旁各有一尊身材高大、威风凛凛、雕刻精湛的石狮。过石狮,拾十九级台阶而上是大门,这才算登上了羑里城,大门上方有“周文王演易处”六个砖刻楷书大字。
在羑里城中部大殿西侧,有一砖石垒砌的高台,高台上有座两层小楼,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演易坊”三字,相传文王当年就是在这里推演易卦的。据导游小姐讲:文王被囚时,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住在殷都,纣王为了侮辱文王的人格,把伯邑考杀了做成肉汤,强迫文王喝。当时,文王已经算出是自己儿子的肉做的,为了麻痹纣王,忍受屈辱,强将人肉汤咽下。等人走后文王跑到外面将肉吐了出来,这些肉后来都变成了兔子。所以现在羑里城周围的兔子特别多,这里的人也从来不打兔子,即使打也打不着。据说,从前曾有个人想打兔子,结果兔子没打着,枪管炸了,崩瞎了自己的眼。我问:阿姨,真有这么神吗?导游小姐只笑不答。
我们还观看了文王易碑、乾隆井等处。导游小姐讲:乾隆井以前曾经干枯了,后来重修羑里城时突然自己出水了,到现在从未干枯过……。
最后,我们走了“八卦阵”。在“八卦阵”后面还有两座新建的庙宇,导游小姐说那是老子庙和孔子庙,目前尚未开放。下次来时我一定到那里看看。